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网» 思政理论网» 思政网2020» 理论前沿

包丽颖:时代新人的责任教育论析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阶段表现为培育时代新人,而时代新人的重要标准在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成长为时代新人,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时代新人时必须加强责任教育。责任教育是教育者运用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榜样示范等教育途径和方式,促使责任主体以知责明责为起点,在“情”“意”“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守责尽责,最后转化为履责践责的实际行动的过程。

[关键词] 时代新人;堪当大任;大学生;责任教育;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这是党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目标作出的新表述。这一新表述与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任务具有内在一致性。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也明确要求“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可见,无论是培养时代新人还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对“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的集中回答。而责任教育则是作为强国一代的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堪当大任的必然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时代新人,就必须加强责任教育,在引导责任认知、提升责任情感、淬炼责任意志、坚定责任信念上下功夫,增强担责能力,激发青年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

一、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意涵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的重任已经落在了这一代青年大学生的肩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接近目标,遇到的困难也必定越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育时代新人,其核心意涵就在于“堪当民族复兴大任”,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不仅能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能够勇于担当,善于担当。

第一,能否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是时代新人的重要评价标准。从词组组成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时代新人的定语,意味着我们的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时代新人是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行不行呢?还算不算时代新人呢?从入学时间来看,2021年9月入学的本科生多为2003年出生,其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大致在2025—2032年之间,在这个时间段他们将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到2050年他们将为祖国工作了18-25年,他们将把自己人生最好的年华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真真切切地在这一代青年手中实现,他们不仅是实现这个伟大梦想的见证者,而且是直接参与者、主力军。到那时,他们正值壮年,事业发展正处于黄金期,还将继续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最大的特征就是观照现实,要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相结合。培育时代新人,就是要将当代青年大学生培育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忠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就是要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主力军。如果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使命,那么,能否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检验标准,也是对时代新人提出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只有那些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有能力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的人才称得上是时代新人。

第二,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要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就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又具体指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地揭示了时代新人的政治内涵和政治要求,时代新人又从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因此,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人的必然要求,这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出了开展责任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责任教育是青年大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的关键

责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总是相对于某种具体关系而言,是主体与客观世界交往中所产生的现实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要你处于人类社会之中,就无法脱离社会关系之网,这是我们思考责任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个体责任意识的客观来源。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说明了社会个体在历史进程中承担相应责任的历史必然性,他们在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冰球突破》中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社会赋予个体的历史责任,是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必然因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但要担当责任,就要对自己的责任有所认识,具备担责的能力,进而自觉履责践责。那么,对青年大学生开展责任教育就是促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认知责任、担当责任,这是培育其成长为时代新人的关键所在。

责任教育不是简单地告知教育对象责任是什么的问题,其教育过程是一个引导责任认知并促成主体践行责任行为的过程。而从责任认知到责任行为的转化过程内在地蕴含着一个责任教育的赋能过程。这种赋能过程,就是通过责任教育赋予责任主体履责践责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强化主体的责任认知,提升责任情感,淬炼责任意志,坚定责任信念,最终促成责任行为的过程。

引导责任认知。责任认知就是认识责任,具体是指主体在众多社会关系中确认自身身份或角色,并对其应当承担的任务的理解和认识。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而责任就根源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总体来讲,一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大致包括对自身、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类及自然的责任。具体来讲,从个体层面,引导责任认知就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对自己负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有客观判断,能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学会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从社会层面,要引导青年大学生理解劳动和奉献才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当前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开展责任教育,重点就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将个人成长发展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认清个人与国家、时与势的辩证关系,勇于承担起属于“强国一代”的历史使命,把“小我”融入“大我”,激励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提升责任情感。责任情感是指主体对其应当承担的责任所表现出来的或喜或恶的情感态度。责任情感是责任认知转化为责任行为的催化剂,如果主体喜欢某种职责,必然会全身心投入、自觉主动地履责践责;反之,则会抵触排斥,甚至产生逆反,进而阻碍责任行为的转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育时代新人,加强责任教育必然要求提升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情感,这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而提升责任情感,就要在帮助大学生建立责任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观察、文化、艺术等多元化手段,唤醒青年大学生对责任内容(如家国责任、社会责任)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在情感上引发共鸣,提升责任情感,强化责任行为。当前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开展责任教育,在提升责任情感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将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既建立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识,又以实际行动形成爱国主义的情感表达,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与实际行动相一致。引导青年大学生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促进青年大学生将自身前途命运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之中,激励青年大学生以青春力量助力国家实现伟大复兴。

淬炼责任意志。责任意志是指主体为践行责任而敢于克服困难、突破障碍的勇气、决心和毅力。责任意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在责任认知到责任行为的转化过程中始终起着调节作用。责任意志是否坚定关涉到责任主体在面对困难和障碍时其责任行为能否顺利产生以及产生后又能否持久的问题。因此,责任意志可以被视作责任认知向责任行为转化过程中的杠杆。意志越坚定,这个责任认知到责任行为的转化过程就越省力,越能促使主体克服困难,承担责任。意志越脆弱,责任认知到责任行为的转化过程就越费力,主体要么被困难吓退,毫无行动,要么有所行动,但又必定缺乏持久性。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接近这个目标,面临的干扰甚至破坏就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培育时代新人,不仅要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而且要促使青年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做好克服困难、勇担重任的心理准备,最为重要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充满信心,听党话、跟党走。具体来讲,新形势下淬炼责任意志就是要根据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代际特征,具体组织开展挫折教育,增强抗压能力,锤炼大学生在身心健康、学业成长、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坚强意志品质,提升克服困难风险的能力。

坚定责任信念。责任信念是指主体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的认同和信仰,既包括主体对责任的理解和认同过程,又包括主体愿意将责任当作信仰去追求的一种状态。责任信念建立在责任认知基础之上,是一种被主体认识和理解并高度认同的责任,是在知、情、意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内心坚定而执着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知行转化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枢纽位置。具备了责任认知,并在责任情感和责任意志的影响下,形成了责任信念的主体,必定对责任真懂、真信,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坚定责任信念是促使主体从责任认知转化为责任行为的关键环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在培育时代新人过程中坚定青年大学生责任信念,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强化“四个正确认识”,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始终坚信自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分子,并为之而努力。

促成责任行为。责任行为是指责任主体对自身责任的认知在其情、意、信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进而外化形成的履责践责的实际行动。从责任认知转化为责任行为的全过程来看,责任行为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偶然的行动,而是在知、情、意、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反复锤炼、不断强化,融入主体品格,成为行为习惯的一种稳定性、持久性的行为。促成责任行为是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育时代新人,就要面向青年大学生促成责任行为,培育其担当时代大任的能力。一方面要通过“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促进青年大学生聚焦主责主业,在自身所处的成长发展阶段能有效的自我管理,矫正行为偏差,沿着向上向善的道路成长;另一方面又要促使青年大学生在面临是非判断、价值选择等原则性、发展性问题时,能作出正确选择,彰显责任担当。

三、开展责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是简单地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是要认识到,培养时代新人,开展责任教育是一个在知、情、意、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终持续产生责任行为的过程,要综合运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才能促使责任主体知责明责、守责尽责、履责践责。

第一,开展理论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知责明责。责任教育的起点是认知,只有责任主体认清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以及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和与角色相对应的责任,才能进一步把责任认知转化为责任行为。首先,对青年大学生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面对“两个大局”,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会面临巨大挑战。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年大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其次,对青年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广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指思想理论教育既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思想理论为内容,又以经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内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世界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革命性、价值性等特点。对青年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对其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又是对其进行科学的价值观教育。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能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而增进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促使青年大学生进一步理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担当。再次,对青年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克服万难、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爱国主义是推动其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最后,对青年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观层面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特别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干什么、向何处去,也更有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过程中践行使命担当。

第二,运用榜样示范激发青年大学生守责尽责。从某种角度讲,教育是一个模仿过程。对青年大学生开展责任教育就应该为其提供一个可供模仿的榜样,简言之,就要充分发挥特定榜样和典型人物在责任教育中的示范作用,以榜样的躬身示范,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情感认同,锻造青年大学生的坚强意志,进而强化青年大学生守责尽责的牢固信念。首先,教育者自身就是青年大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第一时间接触到的榜样。教育过程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教育者以自己的学品、人品等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过程,如果教育者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敷衍、推诿甚至造假等不负责任行为,那么即使教育者嘴上说的道理再正确,都注定不可能对受教育者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倡导人人都有育人职责的教育责任意识,让教职工队伍承担起育人职责。其次,要通过选树优秀典型,发掘榜样等,以榜样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守责尽责。习近平曾指出:“实践证明,抓什么样的典型,就能体现什么样的导向,就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开展责任教育,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选择身边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以具有现实感和亲和力的人和事来教育人、感动人。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历史中挖掘教育资源,特别是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挖掘革命烈士、英雄人物、改革先驱、道德模范等典型形象,用厚重历史中彰显的高尚精神感染教育当代大学生,引导青年大学生以史鉴今、学史明志,努力成长为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通过实践锻炼促使青年大学生履责践责。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成责任主体履责践责。而要达此目标,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大力引导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提升履责践责能力,最终将责任认知转化为责任行为。社会实践对于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意义非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能巩固责任认知又能培育责任情感,还能适当运用实践中的困难和障碍磨炼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志,进而树立责任信念,促使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强化认知、提升情感、淬炼意志、坚定信念等。为此,对青年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必须充分开展实践教学,利用多种实践形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以致用,用所学观察社会、回馈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致力于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践行社会责任。冰球突破在运用实践锻炼方法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发挥冰球突破“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的独特育人优势,将“四史”教育与红色校史校情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等社会实践,参加支教、支农、扶贫、多样化志愿者服务等,以问题为导向,面向党和国家重大需求,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树牢理想信念,砥砺使命担当,促使其履责践责。

(作者包丽颖,冰球突破党委副书记)